《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发布
2022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重要一年。由水电总院编写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近日发布,报告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全面反应我国2022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情况,与行业同仁共同推进行业发展,并为社会进一步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52亿千瓦,占国内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是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部发电总装机占比上升到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其中,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国内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摘要如下:
01水电行业方面,2022年,我国常规水电稳步发展。
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以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坝为核心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结合新形势,水电功能定位向电量供应和灵活调节并重转变,2022年在全国主要流域开展了水风光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依托主要流域水电调节能力,新建一定规模的水电和抽水蓄能项目,对存量水电进行增容扩机,最大程度带动流域周边风光资源开发建设,实现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推动水风光协同开发取得新进展,建立长期稳定经济可靠电力保供新能力。
2022年,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
随着吉林敦化、浙江长龙山、山东沂蒙、广东阳江、广东梅州、黑龙江荒沟等项目陆续投产,年度投产规模超过800万千瓦。年度新增核准48座抽水蓄能电站,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工程建设成就显著,广东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单机容量40万千瓦投产发电,为全国第一;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牡丹江市海林市三道河子镇,是中国已建成纬度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已投运抽水蓄能电站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效益显著。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抽水蓄能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
报告系统总结了2022年我国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的发展成就和最新的工作进展,分析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展现了水电行业研究热点,提出了发展展望与建议。
02风电行业方面 ,2022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平稳增长,发电量占全国电源总发电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和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
其中,基地化发展成为陆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模式,海上风电新增规模短期回落,分散式和高海拔风电逐步推动,老旧风电场实现小批量技改。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加速,工程勘测设计水平稳步发展,海上风电施工与输电技术快速提升,建设质量安全水平整体向好,风电产业链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增强。
我国风电行业逐步进入高质量、跃升式发展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与背景下,报告对后续产业链协同创新、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迈进、老旧风电场技改推广、乡村风电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趋势展望及建议。
03太阳能发电行业方面,2022年,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增装机规模再创新高,增幅达到59.3%。分布式光伏迅猛发展,在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达到58.5%。2022年,光伏发电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30.8%,发电利用率保持平稳。光伏制造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持续稳居世界第一。组件价格拐点出现,价格下降趋势在年末显现。多晶硅能耗持续下降,光伏电池效率稳步上升。多元融合建设模式成为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2年,光伏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展要求,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持续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新突破。报告分析了2023年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特点,提出了近期的发展趋势展望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