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十大畅想”(之九)
九、全球能源版图会形成东西两大能源阵营吗
自从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关系迅速从合作走向了对抗,这种趋势随着拜登上台并没有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其“拉邦结派”围堵中国的做法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在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上更加变本加厉,用心险恶地加速中美科技“脱钩”。
2022年8月12日,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五大国企相继发布公告,拟将美国存托股份从纽交所退市,这表明中美能源脱钩可能由此拉开序幕。与此同时,继芯片法案之后,美国对中国新能源再下狠手,其国会在同日通过的《削减通胀法案》更是包藏祸心,提出“将有约300亿美元被指定用于生产税收抵免,用于加速美国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电池的制造以及关键矿物加工。除此之外,还有100亿美元投资税收抵免将用于清洁技术设施,例如太阳能组件、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工厂”,真实的意图旨在打造“美国独立完整的清洁能源发电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便将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另一方面,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变态地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不少西方大型能源企业纷纷退出了俄罗斯能源市场,许多欧洲国家的能源政策发生全面转向,已从“气候安全”转向“能源安全”,其中的重点是努力摆脱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尤其是西方七国集团对俄罗斯石油限价达成协议,欧美能源联盟进一步强化,俄欧能源“脱钩”更加明显。而俄罗斯要想真正摆脱西方国家的制裁,只能加速向东看,深化同中、印及东南亚等国家的能源合作,以确保获得稳定的能源收益,世界可能出现“用俄罗斯能源”和“去俄罗斯能源”两大阵营。由此可见,俄乌战争+中美脱钩极有可能带来世界能源版图的深度调整和加速重构。
世界能源的重构不但考验着大国的博奕与智慧,而且影响到世界能源供应格局改变和供应链的重新安排,造成对现有能源商业模式的严重破坏和对整个能源市场重新洗牌和塑造,引发全球能源在生产、交易、运输、消费、投资及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出现重大调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影响,带来难以预见的地缘政治后果,全球能源流向由市场主导转为政治主导,极有可能让全球能源版图重新分解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即一方以美国主导的日韩澳加新+北约的能源供给体系,一方以中俄为主导的加西亚和非洲的能源供给体系。
当然,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度调整和重构并不是以某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能源供给版图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美国想完全同中国“脱钩”亦是很不现实的,欧洲也很难一下子全部切断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
但可以预见的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大问题,不同品种能源在整个能源供给中所占比重将结构性改变,传统能源供给中不同国家的地位将会发生明显变化,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欧洲能源短缺现象或许将进一步突出,世界各国在能源上的纵横捭阖仍将维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