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十大畅想”(之八)

八、全球能源互联网会实现吗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倡议,至今已七年有余了。这期间陆续发生了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新冠全球大流行、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虽然对话合作仍是国际社会主流,但世界已经大不同了,“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冷战思维”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世界很难回到以前的模样了。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惠及各国人民的超级工程,向世界彰显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按照有关机构的定义,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框架大体可概况为一个总体布局(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清洁发展和全球配置)、三个发展阶段(洲内互联、跨洲互联、全球互联)、四个重要特征(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五个主要功能(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由世界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经济特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全球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呈现逆向分布的特征。除美国是油气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外,其他传统油气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相互分割。另外,全球70%的风能分布在高纬度和沿海地区,85%的太阳能分布在低纬度地区,而且这些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大部分地广人稀,远离负荷中心,必须就地转化为电能,通过远距离输电才能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清洁能源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

另一方面唯有合作共赢和互联互通才是最具经济效益的能源开发模式,有利于将非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的清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够最大限度调动能源重要生产国和能源主要消费国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的互补互济和高效利用,缩小地区发展差异,促进资源和平利用,统筹解决能源安全、清洁发展等紧迫问题。

总体而言,虽然全球战略安全环境不断恶化,但世界上其他各国间的能源合作势头并没有减弱,俄欧因俄乌冲突加大斗“气”外,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三的石油、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仍需要跨国跨洲配置,能源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信息链相互融合,全球能源“大动脉”仍然保持畅通,世界已经没有国家能够与世隔绝成为能源“孤岛”。

推动全球能源互联互通,打造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潮流,将为推动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降低用能成本、保障能源安全、实现世界大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