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十大畅想”(之二)

二、“3060”双碳目标能够按期实现吗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大家常说的“3060”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既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向全球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因为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0%,几乎相当于美欧日等国碳排放总量的之和,而且欧美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度时间长达50-60年,我国只有短短的30年,仅为其一半的历程,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不容缓。

根据相关权威部门测算,202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高达113亿吨,其中能源领域的碳排放总量为99亿吨,占比高达88%;火电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为51.2亿吨,占比近52%。由此可见,要想实现“3060”双碳目标,能源是主阵地,电力是主战场,煤电是主力军,电企是主推手。

记得刚提出“双碳”目标的时候,曾有专家预测说,203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16亿吨的峰值,但这个“峰值”在2021年提前达到,预计到203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120亿吨,这表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相应地增大了“碳中和”实现的难度。

特别自2021年下半年后,我国多省多地相继出现了电力紧张状况,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煤电的“压舱石”和“兜底”作用更加显现,“去煤化”和“弃火化”的论调明显降温,但这也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即“降碳减排”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意想不到的困难障碍,需要极大努力和艰巨奋斗才能成功。由此推算,假若煤电总装机规模和能源的总减排目标在2030前不能实现明显反转的趋势,“双碳”目标将是望其项背而不及的任务。

实际上,“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是要解决能源和气候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生物多样性问题,更牵涉到我国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根据丁仲礼院士的最新预测,如果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届时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降低到25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当量,与此同时海洋可吸收6亿吨二氧化碳、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回碳14亿吨二氧化碳、工业固碳和地质封质约4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总量同碳移除总量大致相当。

按此初略测算和预测,到时我国火电装机规模应该不会超过2亿千瓦,其中煤电和气电可能会各占一半的装机,这意味着现在90%以上的煤电机组面临着被逐步淘汰的境况。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会导致巨大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国要想按预定目标实现碳中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谋划好传统能源的“退”与新兴能源的“进”之间关系,否则,“碳达峰”的峰值提升了一大截,那么“碳中和”之路也就更加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