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电十问十答
1.2022年是海风平价第一年,平价前后海风项目收益率的变化情况?
最低收益率在6%以上。今年是海上平价第一年,平价前国家补贴较多,并网电价大概在0.85元;平价后,上网电价不按经费算,普遍在0.39-0.42元,典型代表为山东、江苏、广东。业主的收益率由于补贴减少过多,其收益相比平价前有所下降。
2.目前陆风和海风的单GW总成本在多少亿?
在陕北平原地区大一些的项目,陆风开发成本大概在4000-5000元/kw,即40-50亿/GW。海风项目开发成本相对会翻倍,在山东以北地区,海风开发成本大概在1.1-1.2万/kw。福建和广东风电开发成本要高一些,大概在1.3-1.4万/kw。
3.陆风风机和海风风机有哪些区别?价格差异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陆上风机和海上风机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使用寿命;二是建设可靠性;三是设备防腐等级;四是防雷预警装置和阻尼器要求。首先,陆上风机寿命大概20年,海上风机寿命大概25年,海上风机寿命相对更长。其次,海上风机建设可靠性要求比陆上风机更高,因为海上风机一旦发生故障,维护成本会很高,所以它的建设可靠性要求会更高,以最大程度降低故障可能性。此外,海上风机设备防腐等级要求要更高,喷涂和防腐材料要求比较高。海上风机的塔筒机舱部分除湿要求也比较高,否则内部腐蚀影响会比较大。最后,海上风机遭遇雷暴天气比较多,相应的防雷预警装置设备会比陆上风机装配要多。海上风机的阻尼器也会相对比较大,以起到减震和抗击载荷冲击作用。
4.目前国内能生产的最大的风机有多大?大型化发展的极限是多少?
目前国内开发的最大风机在16MW左右。东方电气、远景能源、金风科技和上海电气等企业可能开发了14MW的风机,海上风机大概在15-16MW左右。大型化的极限基本上,目前陆上风机大型化极限大概是8MW以上,主要是运输方面受限比较大,分段叶片目前也不算成功。海上风机大型化极限大概在20MW以上,海上风机只有做大,整个收益率才会比较理想。
5.怎么看待风电下乡?以及开发中可能遇到的瓶颈?
长期来看,风电下乡的年装机量会比较有限。风电下乡至少得有100GW以上的装机量,但并非每个农村或每个县都能达到这个地步。未来电改政策可能会促进风光能源在农村、乡镇、碳中和工业园及碳中和农村加速建设。但这并非单个设备的影响,而是整个电力体系的改变。
风电下乡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电下乡主要集中的三北地区用电量上不去。二是,南方风电装机占地面积较大、占地费用贵,并且风资源并不是很好。
6.目前风电运营的行业普遍内部收益率IRR是多少?单GW利润能到几个亿?分陆风和海风。
风电运营商普遍业内收益率在8%以上,发展较好的企业甚至可达到12%。风电平价后,典型业主(即:运营商)相比平价之前利润更高。海上风电平价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因为其整机寿命更长,达到25年。
7.关于风电成本,风机领域还有哪些方面有降本空间?
小品类还存在某些空间,大部分品类降价空间不大。部件方面进行降本,偏向于国产化的推进速度,主轴承、齿轮箱、海缆等部件,如果国产化竞争态势加剧,有利于海缆降价,其他方面的降价空间不大。
8.分散式风电的空间如何看待?
分散式风电只是作为风电或者新风电发展的重要补充,但不会成为主力。分散式风电每年基本上占比20%以内,风电下乡、碳中和工业园、智能化改造、风电用电结构改造后,这部分量主要为补充作用,无法形成太大规模,每年不超过10GW。
9.陆上风电的综合成本,以及广东、山东、江苏的海上风电综合建设成本为多少?
目前陆上风电,北方山区综合建设成本普遍在4500元差不多,1GW的综合建设成本需要40-50亿元。南方的建设成本基本上每GW在60-70亿左右,上网电价约为0.4元。海上风电电价在平价后,各省电价如下:山东0.39元,江苏0.41元,上海、广东、福建均为0.42元。海风平价的话,山东省综合性成本每千瓦约为1.1-1.2万元,其风机风速较低,扇叶较长,直径约为220-230米,有效利用风速相对较弱,平价后,收益率在6%以上。江苏的情况与山东类似,推进低风速、大扇叶的机型。江苏建设成本在12000-13000元之间,12500元差不多可实现平价。广东的机型容量、兆瓦数较大,普遍在12-13兆瓦,扇叶直径在250-240米之间,每GW大概130-140亿元便算实现平价。
10.海风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
海风发展制约因素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装机成本。机组漂浮装机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造价成本、施工成本太高,船和海缆成本较高。
第二,大型化发展后,部件方面的重要资源因素。风机中主要工作的部件为叶片、轴承、齿轮箱等传动件,越往大型化、大兆瓦方向发展,可靠性方面越需要验证,此外,在设备制造完成后,施工难度也较高。
第三,并网。深远海发展的问题在于运输,目前提倡直流并网,转到升压站后,再转到电网,此方式会降低损耗,但该技术实际上没有大批量运用,仅有部分示范重点项目有所运用。
第四,制氢方面的技术储能。制氢方面,储能需要同步进步,配合深海发展的风场建设,发电量若无法转换成生活中的应用,需要转化成氢能或者其他能源进行转化和吸收
(据北极星网信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