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下乡”势头迅猛
光伏“整县推进”如火如荼,风电“下乡”计划呼声正高。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整县推进的大幕拉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份共计676个县(市、区)被列入开发试点名单。
9月,在第四届风能开发企业领导人座谈会期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要在广大农村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计划”。10月18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方案,力争在2021年底前启动首批10个县市总规划容量500万千瓦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面向“十四五”,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触角开始向县城及农村市场进一步延伸。

究其原因:
一、土地资源优势明显
“在降碳大背景下,新能源的整体装机要大量提升,‘土地从哪里来’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有行业专家指出,土地优势是风电、光伏向县域和农村扩展的重要原因。
据初步测算,全国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主要是形貌高程合适的地区,扣除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等不可建设区域,还有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建设潜力空间。全国约有69万个行政村,假如其中10万个行政村,每个村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等零散土地上找出200平方米用于安装2台5兆瓦风电机组,全国就可实现10亿千瓦的风电装机。
同样,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也主要着眼于屋顶空间,有光伏行业研究者指出,在县域和农村市场选择屋顶闲置空间安装光伏,一方面租用屋顶价格相对低廉,另一方面,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占用屋顶不仅省去了繁杂的用地手续,更免去了耕地占用税、青苗补偿费、草原恢复费等一系列与土地相关的费用支出。

二、市场条件成熟
“除了政策鼓励、行业组织呼吁外,市场的自发选择更不可忽视。”上述行业专家强调,光伏、风电开发之所以在现阶段走向县域和农村,也与整个市场变化息息相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荣誉理事长王勃华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表现“抢眼”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项目受供应链价格影响稍弱。而对于风电行业而言,国内企业普遍认为,在风机产品和开发技术方面,行业现在已经具备“下乡”的基础条件。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风电还是光伏,行业发展一定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我们相信,随着“碳中和 碳达峰”政策推进,新能源下乡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风/光”景乡村越来越好。
(本稿来自 《中国能源报》作者:姚金楠 董梓童 2021/11/3 )